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探索,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有力支撑,同时也离不开教学实践的具体指导。
二、成果应用成效
学校成立课程思政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校课程思政校本教研工作,研究和制定总体方案,全面部署课程思政组织、实施与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修订《银川市实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思政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方案》,结合实际情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相应研究。
体育艺术处、音乐教研组、美术教研组根据《方案》,依托交响乐团、国乐团、合唱团、舞蹈团、阿卡贝拉人声乐团、古筝乐团、管乐团、合作钢琴社、梨园社、版画工作坊等学校艺术社团“七团两社一坊”开展红色艺术原创作品开发工作。
德育工作处、体育艺术处、课程教学处、各党支部、年级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红色研学实践,将“怡情雅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美术校外写生、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建立以基础型课程、体验型课程及专业型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研究体系,挖掘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通过集体备课引导教师不能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简单嵌入,而是要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以精细的浸润式的隐性教育进行生态重构,使其发挥“1+1>2”的整体效果,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依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0 工程”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数字化赋能的创新实践,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课程思政校本教研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
建立以课程育人为首的课堂评价体系,建立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从“育分”向“育人”转化。
通过跨学科教研合作,不同学科教师定期交流,分享思政元素挖掘经验,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推进课程思政校本教研的实施。
三、成果创新点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实现全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而校本教研则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校和学生的个性需求。课程思政与校本教研的结合,能够产生课程思政的现实逻辑理路与具体要求,为一线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实现实践与认识螺旋式提升,同时也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实践参考。
四、成果评价及获奖情况
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2023年普通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中思政)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中,课题组从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谈“课程思政1+5+n校本教研模式”(“1”是党建引领、“5”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特色“三课”教研体系、师资培养、综合素质评价路径、文化建设,“n”是名师坊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周、魅力讲堂等)受到好评。